内容来源:365商城怎么下载_盒子365靠谱吗_正规beat365app 装饰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9日
访问次数:
一切关于设计费的话题,
都能挑逗起设计师的兴奋点,
总能引来一片或抱怨、或呐喊的声音;
这也不能怨人家现实与市侩,
毕竟是关系个人钱包
与公司营收的头等大事。
混迹于设计圈十五个年头,
看惯了各种或高或低的设计出价方略,
既有按服务时间也有按面积大小的,
也和无数设计师或深或浅探讨过各种取费“套路”;
但终究是盲人摸象,各说各的理。
不过,
我仍然坚信的一点是:
与其天天呐喊请付设计费、
拒绝免费设计、尊重设计师……
还不如想想为啥人家服务的都是“优质客户”,
不报怨“再好的沟通都受不住用户的折腾”,
先问问自己如何才能更“值钱”,
如何让优质的客户群体主动来与你匹配;
客户主动找你
与你去找客户还是有本质区别滴。
虽说“难搞”的客户到处有,
但那本就不应该是你的“菜”,
本就不是值得你去服务的对象,
又何必老让自己往这个“怪圈”里跳了?!
处在产业升级的历史转折点,
我们需要用更高的视野,更新的价值观念,
进行更本质的反思,
重新认知“设计与服务”。
从本质上说,设计服务是抽象和无形的,其边界、标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客户购买服务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嗅到它的气味和尝到它的味道,并不知道设计师提供的服务对他们具体意味着什么。
前些年,行业就有传说“某某大师”的项目,在合同签订后的实施过程中,是不让业主到现场看施工进度的,业主不经同意去一次就追加一次违约金,只让业主最后按图验收,因为现场的脏乱差会和效果图方案形成反差,与设计师描绘的美好生活有差距,从而被业主不断干扰项目的进度。
(这虽然极端了点,但也不得不佩服人家对客户的影响力与掌控权,但对很多设计师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正是由于这种抽象性,很多设计师也很难以清晰并富有意义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服务,导致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而对客户来说,只能用自己心里已有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并希望能从一些物理特征上推断出服务质量和降低双方的认知分歧。而这个心理标准的成熟又与社会与生活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
所以,你,设计师,着急也没用。没用怎么办,只能去匹配你能服务滴客户,顺势而为呗!
设计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de + signare,意思是制造某物并标上记号以示区别,赋予其内存意义,从而标记出这件物品与其他物品、所有人、使用者或诸神之间的关系。从这个原始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说,所谓设计就是指赋予产品(服务)独特的内在意义。
行业里更有“反设计”的无奈炒作,
这不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反人性吗?!
通常,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存在两种维度:
第一种是设计的使用价值(功能与技术层面,是否能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设计的内在意义(给人的感觉,客户选择的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与文化因素)。
这一维度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个人动机;
另一类是社会动机。
个人动机与客户本身的心理与情绪因素有关;
而社会动机则与产品(设计服务)的象征意义及文化意义有关,即其他人对产品(设计服务)拥有者及产品(设计服务)的评价如何。
这两个维度有时会相互重合、关联,界线也常常会模糊,让人无法轻易分清。在创新战略及创新过程中,这两个维度都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对于设计师,通常会侧重于技术的专研,人为的将两个维度削减为单一维度。功能追随内在意义,做决定时,感觉才是第一重要的。
市场营销及消费者行为方面的大量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在工业市场还是其他市场领域,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及象征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且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强调的产品实用性。而在服务型设计中,情感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但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工业社会却一直都是追求数量的,我们也以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为驱动力。我们是一个金钱取向的社会;数量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从远古时期开始,市场交易的定价体系就是基于数量单位而定,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也是问“价格多少?”,不会有人问“这个东西价值多少?”…… 而质量通常只是通过直觉性的评判,或者根本不被衡量。我们对质量的反应是一种感觉。我们对质量的感觉,又与我们在生活中对意义、美以及价值的体验密切相关。
(这里有点烧脑,多读几遍就想明白了,我也是最近才开这个窍,之前好像也没人这样联想过)
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始于一个记号或标记,到后来定义为“品牌”,就实现了从“价格”向“价值”的完美过渡,品牌的奥妙就在于此:让选择更简单;并赋予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同时,质量观念也会给企业内部生态带来改变,下回分说。
如果呐喊吐槽管用的话
俺们也乐意帮着吆喝去
设计企业都是从单纯的实际工作内容这个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服务价值,通过服务实施的时间单位或项目的面积单位来评估自我价值与付出,而对于服务所产生的意义却少有去深究。
结果是,擅长品牌经营的设计者就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有了更高的知名度,能收到更高的费用。因为品牌让选择更简单,赋予了客户能快速决择与自我匹配的清晰价值与意义。
如果不能从设计服务的根源性思考出发:产品即人,人即是产品。那些所谓定位理论、品类学、品牌人格化等在设计公司品牌塑造中的运用,都只能是暂时的锦上添花的雕虫小技,成不了支撑设计公司长远发展的底层逻辑;也解决不了普遍的“小强”式发展现状。(注:所谓小强,在这里特指小而不强)
人类就是如此,耗尽一生都在寻找“意义”。
却在交易方式上,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而正是这个认知方式上的偏差与南辕北辙,使得很多设计师在付出与回报的定价权上“迷茫”。
在规模经济时代,产业对应的追求是廉价,便宜就有竞争力;品质经济时代,追求的就是质量,品质高一分,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值也许会增加一倍;而意义经济时代,产业追求的是对客户贴心服务的能力,满足客户的内心深处情感或文化的个性需求是最高的目标。
所以,新价值形态下的商业模式导向:将赢利点转移到对客群需求的关注上来,关注的不是一个企业的生存,而是一个产业的升级过程,关注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
做对的事情,
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
找对的人,
让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
方能持续做对的事情。